近日,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云南農業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歷史變化,實現了糧食生產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肉類生產從不能自給到自給有余并大量外調的歷史性跨越,人民群眾實現了從饑餓到吃飽再到吃好的生活變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860.54萬噸,是1949年的374萬噸的4.9倍,年均增幅達2.4%。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云南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支持力度,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2016年云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52%,比1978年的27.5%提高了24.5個百分點。糧食單產從1949年的101.94公斤/畝提高到2018年的297.12公斤/畝,提升了近2倍。
隨著全省種植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入,農業供給側改革效果顯現。近年來,云南糧食產量穩居全國第十四位,煙葉、花卉、咖啡、核桃等作物種植面積、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糖料、茶葉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二。截至 2017年末,全省糧食播種面積4169.21千公頃,比1949年增加70.5%,而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621.59千公頃,比1949年增加了5倍多,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增速遠遠大于糧食作物增長速度,在糧食穩定發展,糧食安全持續得到鞏固的同時,經濟作物發展較快,種植業結構更加趨于合理,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新中國成立初期,云南畜牧業生產基礎薄弱,主要以家庭散養生豬為主,1949年云南省生豬存欄272.48萬頭,羊存欄205.11萬只。70年來,云南在整個畜牧業生產上,堅持穩定完善政策,依靠科技進步,注重經濟效益,每年都有新的發展。
2018年,全省生豬存欄達到3055.53萬頭,是1949年11.2倍;2018年羊存欄1268.85 萬只,是1949年的6.2倍,2018年牛存欄811.9萬頭,是1978年的1.5倍。生豬出欄率達到126.0%,除了自給有余外,還大量銷往省外,云南省已經邁入全國畜牧業生產大省和生豬生產大省行列,極大地帶動了全省畜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