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脫貧攻堅戰要提高脫貧質量,而提高脫貧質量的核心就在于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大力發展產業,并通過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把市場和農民有效聯結起來,持續增加其收入,確保穩定脫貧。孟連縣富巖鎮高度重視利益聯結機制工作,通過積極探索和挖掘,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聯結模式,初步使26家企業(合作社)與5808戶,22203人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其中建檔立卡戶2656戶,10139人。
傳統產業帶動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富巖鎮通過鞏固發展茶、咖、蔗、膠等傳統產業,建立“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富巖鎮全鎮有正常運轉的獨資企業1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7個,公司8家,種植養殖大戶3戶,其中與農戶建立產業聯結機制的個人獨資企業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4個,公司4個,種植養殖大戶3戶,共簽訂合作協議5485戶,20968人,其中:與茶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2015戶,7753人,與咖啡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994戶,3888人,與蔗糖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931戶,3610人,與橡膠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1545戶,5717人,涉及建檔立卡戶2426戶,9245人,有力鞏固了群眾的持續增收。
筑巢引企帶動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富巖鎮大曼糯村有茶葉種植面積1639.1畝,但無一家運轉良好的茶葉加工廠,群眾都是手工揉捻曬干后拿到市場上出售,不僅費工費力而且價格低廉,收入難以保證。通過多方洽談商議,引進了孟連普洱民利茶葉加工有限公司,并且于今年5月完成了廠房建設和設備購置,按照“企業+農戶”的方式進行合作,規范了茶園管理,解決了銷售難題,化解了市場風險,建立了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已簽訂合作協議235戶,89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59戶,619人。
富巖鎮等嘎拉村通過引進了大榕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動群眾大力發展中華蜂養殖,按照“公司+黨員大戶+農戶”的模式進行合作,群眾負責養殖,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營銷。目前,已建立養殖基地4個,公司與農戶簽訂合作協議92戶,312人,其中:建檔立卡戶90戶,306人。通過爭取實施60萬元的產業項目,養蜂農戶覆蓋面將不斷擴大,公司與農戶合作及利益聯結的面也將逐步擴大。
肉牛養殖帶動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富巖鎮芒冒村通過扶持孟連縣綠山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起“村黨總支+合作社+黨員+農戶”的肉牛養殖模式,合作社負責提供牛種、養殖培訓、疫病防控和銷售,農民負責自建牛圈并養殖,有效解決了群眾發展資金不足、養殖技術欠缺和銷售渠道窄的問題,實現了合作社與農戶的雙贏,目前,合作社與16戶59人簽訂了肉牛養殖協議,其中建檔立卡戶14戶,52人。通過100萬元產業扶持項目的實施,預計三年內將帶動225戶,900人參與養殖,其中建檔立卡將達195戶,780人,為群眾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村集體經濟帶動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以村集體經濟為引領,建立了“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的發展模式,即由村集體向企業注入發展資金,支持企業擴大生產和技改,企業以相應資產作為風險抵押物,并向村集體按協議返利作為村集體經濟,村兩委將村集體經濟反哺給老弱病殘等沒有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建檔立卡戶。目前,5個村委會都與富巖鎮轄區內的普洱民利茶葉加工有限公司、富巖鄉茶廠、孟連富巖富民咖啡農民專業合作社、孟連縣富巖鎮金山咖啡專業合作社、云南大榕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孟連富巖進寶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孟連縣富巖鄉三龍綠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村集體經濟反哺建檔立卡戶76戶,170人,實現了企業、村集體和建檔立卡戶的三贏,既壯大了企業、發展了村集體經濟,又保障了建檔立卡戶增收。
除此以外,富巖鎮在牛油果、七彩花生、牧草、生豬、傳統蜂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上也與企業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確保建檔立卡戶100%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保障其穩固脫貧。
來源:云南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