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农村妇女在线播放_www.色涩_性欧美长视频免费观看不卡_惩罚女翘臀跪趴求打屁股视频

新聞詳情
蒙自市:百企幫百村 共奔富裕路
2018-07-03 12:21

 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蒙自市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充分調動民營企業、社會組織的參與熱情,健全組織動員機制、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培育多元扶貧主體,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種模式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格局,為精準扶貧匯聚起強大合力——
      改革開放40年來,蒙自市乘著時代的浩蕩春風,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擴大開放,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已連續多年躋身全省縣域經濟十強縣。然而,蒙自又集山區、民族、貧困于一體,貧困人口位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縣市第一位,面臨著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弱等困難。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后,蒙自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按照“五個一批”脫貧路徑和“六個精準”要求,扎實苦干,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為整合社會各界幫扶力量,2017年2月,蒙自市出臺《“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實施方案》,號召動員非公經濟人士、社會組織,踴躍投身精準扶貧,通過多企幫一村、一企幫多村、一企幫一村的形式,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實效。截至目前,全市121家企業、15家商業銀行結對幫扶8個鄉鎮、44個行政村,召開政企聯幫推進會6次,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350萬元,幫扶項目137個,受益農戶8951戶3574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4218戶16424人。 


  產業扶貧實現企業農戶雙贏
      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產業扶貧首秀精彩。各個企業結合自身特點,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產業扶貧。貧困地區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分類施策, 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殖、旅游等扶貧新產業,全市上下合力攻堅,產業扶貧全面開花結果。
      鳴鷲鎮大石板村委會,是一個苗族、彝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山區村寨,全村有701戶301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11戶1262人。過去大石板是出了名的貧困村,長期以來,村民靠種包谷、苦蕎、萬壽菊為生,由于干旱缺水、土地石漠化嚴重,導致產量少、收入低,大石板村的脫貧之路舉步維艱。 

紅河東盛農業果蔬進出口有限公司與大石板村結對后,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同大石板村委會簽訂協議發展“蜜李秋香”李子種植基地6000畝,為農戶免費提供種苗和技術,前3年提供肥料,待果樹掛果后,公司按股份4:6與合作社社員分紅,企業與貧困群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脫貧模式,讓吃下定心丸的群眾進一步樹立起戰勝貧困的信心,為大石板村帶來加速發展的動力。

入夏,成熟的果實綴滿枝頭,“再過幾天就可以采摘上市,按照每棵樹至少產果50公斤,按去年市場價測算,畝產值不會低于2萬元,我們的致富夢指日可待。”村民馬金林種了20畝李子,在自家的地里,他不停地忙著手里的活計,話語里帶著掩飾不住的期許和興奮。 
        “今后公司還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領著農民賺,計劃把這里打造成為觀光果園,發展農家樂。”公司負責人介紹,這種合作模式既能有效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同時大石板村也將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 
        東盛公司與大石板村的產業幫扶合作,是蒙自市大力推進實施“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的縮影。在行動中,蒙自市民營企業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遵循市場規律和貧困群眾意愿,堅持因事因地制宜,用心、用情、用力幫扶,構建多元化、多樣化的“貧困戶+”利益共同體,尋求企業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雙贏的格局。 

  提升人居環境補齊基礎短板
      中午的陽光有些炙熱,它癡邑村村民張曹友走出家門,把拴在門外的牛牽進新蓋的圈里。牛圈里光線充足,澆筑了水泥地板,沿墻邊砌上了食槽,看上去十分整潔。張曹友把牛拴好后說,“以前沒錢蓋牛圈,我們只能和牛住在一起,一到夏天臭氣沖天,真是苦不堪言。”
人畜混居是貧窮、臟亂和落后的代名詞,截至2017年底,蒙自仍有3602戶貧困群眾處于人畜混居狀況,占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43.06%,成為蒙自市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中的一塊短板。
蒙自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啟動實施了“人畜混居”清零行動,以“百企幫百村”行動為契機,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
人畜混居不能全部歸咎于貧窮,也有觀念落后的因素。“除了讓困難群眾經濟上脫貧,還要讓他們思想上脫貧,要把它當作一場硬仗來打。”幫扶干部帶著感情,與貧困戶加強聯系,面對面、心連心,做好思想引導工作;非公企業出資出物,群策群力,帶領群眾改廁所、修圈舍、搞衛生。
紅河綠寶公司董事長陳云主動扛起社會責任,多次到掛鉤聯系的大永勝村實地走訪考察,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人畜混居清零、安居工程、產業發展、勞務輸出等提出意見和建議,作出詳細規劃,累計捐贈資金達140萬余元。
紅河博愛、紅河婦產、瑪麗娜等民營醫院紛紛開展健康扶貧送醫療下鄉,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體檢、組織健康教育講座,培養衛生文明的生活習慣。
如今走進大永勝村,污水遍地流、豬牛糞堵路的現象不見了,一間間新房與新圈舍拔地而起,村民們正投工投勞澆筑村內道路。“下一步,我們還要制定村規民約,督促村民們打掃環境衛生,引導大家形成良好的文明意識。”大石板村委會黨總支書記馬金燦表示。
目前,蒙自“人畜混居”已實現全部清零,全市3602戶貧困群眾告別了與牲畜同屋的歷史,為建檔立卡戶減免各種費用共計1085人次31萬元。伴隨生活環境靚起來,貧困戶的心頭也亮起來,“看到有這么多扶貧好政策,有這么多好心人伸出援手,增添了我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貧困戶說。 

   定制化就業培訓幫扶到根上
      讓貧困群眾擁有一項技能,不僅是改變個人生存困境的現實考量,也是阻斷貧困代際相傳的有效路徑。近年來,蒙自市不斷推動扶貧方式由“輸血”向“造血”轉變,“讓農戶有一技之長”的定制化就業培訓就是其中一大亮點。
      “以前只栽點玉米和蠶豆,一家人一年能有萬把元的收入,學了電焊后,自己就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一個人一年就能掙到三四萬塊錢。”它癡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馬貴榮高興地說,“現在,孩子讀書的生活費解決了,家里的生活條件也在慢慢改善,有技能在身,以后啥也不怕。”
      蒙自市從了解貧困群眾的就業意愿到組織精準技能培訓,從尋找合適的就業崗位到精細對接實現“人崗匹配”,從精心組織面試、體檢等環節到一路護送務工人員到就業企業,定制化就業培訓全面提升群眾技能素質,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勞務輸出成為群眾致富的“綠色通道”。以晴集團、蒙自礦冶等企業提供部分崗位優先錄用貧困群眾。2017年,蒙自市對526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就業培訓,1763人次在當地以及前往上海、江蘇、安徽滁州等地就業。
      扶貧扶到根上,一大批愛心企業通過關愛、資助貧困學子活動,多途徑助推脫貧攻堅,為貧困山區學子燃起希望的點點“星火”:齊星建工集團投入100萬元新建西北勒鄉他期口齊星希望小學,2017年10月,云南省扶貧先進事跡報告暨脫貧攻堅表彰大會在昆明召開,云南齊星建工集團榮獲全省扶貧明星企業獎;紅河州川渝商集團在水田鄉建立教育扶貧基金,發放困難學生補助金39萬元;70多家愛心企業參與教育暖冬行動,為7個山區鄉鎮的14511名學生捐資捐物,實現山區中小學全覆蓋。
       “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 脫貧攻堅涉及千家萬戶,在蒙自市一批批貧困村脫貧,在一張張脫貧戶笑臉的背后,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讓曾經貧瘠的土地盛開希望之花、幸福之花。